内容提要: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举行全球航运智库联盟第六届会议暨白皮书发布

●陆靖校长出席第八届“中国航运50人论坛”年会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与学校签订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

●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健一行来访

●学校两支参赛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水下机器人竞赛中喜获佳绩

●“航运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

●我校学生在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

●上海海事大学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汇航捷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学校5项成果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学校作品在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获佳绩

●上海海事大学-苏州港集团“8090”人才港口管理培训班开班典礼举行

●学校举办劳模精神进校园临港学校专场活动

●学校志愿者助力2021环法中国系列赛•临港新片区站

●青年志愿者管理中心获“2019-2020年度南汇新城镇优秀志愿团队”称号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2021年DNV 换证审核


5.17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举行全球航运智库联盟第六届会议暨白皮书发布

5月17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牵头主办的全球航运智库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六届全体会议以线上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来自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国)、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韩国)、世界海事大学(瑞典)、德鲁里(英国)、海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德国)、海事研究中心(意大利)、香港理工大学海事图书馆及研发中心(中国香港)等成员单位代表参加。


会上,发布了全球航运智库联盟白皮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海运业的影响》,收录了相关成员单位的精彩观点和分析,重点讨论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海运业的影响和区域航运业发展,突出数字时代的实践、政策和挑战,为全球港航业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旨在加强联盟成员联系,共同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港口和航运业的发展与展望。代表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对全球港航业的影响,以及疫情下未来全球港口和航运业的发展与展望。


5.19

陆靖校长出席第八届“中国航运50人论坛”年会

5月19日下午,由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航务周刊等共同发起的“中国航运50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校长陆靖,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徐祖远,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费维军,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中国航务周刊社长倪玮,以及山东、浙江、福建、江苏、天津等省市港口集团负责人,大型航运物流企业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陆靖校长在年会上就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如何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发表观点。他认为,我国航运物流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为规避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需要将温室气体减排纳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并不断推进船舶能效精细化管理,稳步推动能源结构变革,推进船舶向低碳排放和无碳排放。


陆靖校长还就学校近年来在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船舶能效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科研情况,培育师生绿色低碳理念等方面的实践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学校愿意与港航物流企业一道努力,共同迎接“碳达峰、碳中和”给行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20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与学校签订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

5月20日上午,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李虎成一行来校访问。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副校长栗建华会见来宾,学校研究生院、商船学院、青岛研究院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见。


宋宝儒书记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办学特色,并对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港引航站一直以来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栗建华副校长表示,多年来,学校与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港引航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进一步深入合作,共同为国家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双方就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产教产学融合、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举行了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与上海海事大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5.20

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健一行来访

5月20日,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付健一行来校访问。校党委书记宋宝儒接待了来宾,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宋宝儒书记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表示,4月23日学校与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将按照战略合作协议框架,扎实推进双方合作事项落地,为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等作出应有贡献,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来宾一行在学校进行了企业宣讲会,开展“智能船舶对航运业影响及应对策略”专题讲座,参观了航海模拟器。


5.21

学校两支参赛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水下机器人竞赛中喜获佳绩

5月21日,由浙江大学和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遨拓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水下机器人竞赛在浙江省舟山市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6所高校的15支队伍参赛,学校一支队伍获得一等奖、一支队伍获得二等奖。


学校组织了2支队伍参赛,经济管理学院朱雨菡、商船学院胡成海和高建斗组成的“海洋之心队”,由邓志刚老师指导,获得了一等奖;信息工程学院张旭、张露莲、陈俊锴组成的“孔夫子和他的机器人队”由邓志刚、赵帼娟老师指导,获得了二等奖。         


5.22

“航运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

5月22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运强国、海洋强国与经济强国的重要论述,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交通委、临港新区片党工委、上海海事大学联合主办的“航运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在学校举行。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董爱华,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党群工作部部长苗挺等出席研讨会。全体校领导宋宝儒、陆靖、贺莉、严大龙、李志鹏、施欣、严伟、栗建华参加,开幕式由宋宝儒书记主持。


宋宝儒书记以“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与航运强国建设”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高等航海教育要服务于航运强国建设,学校将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构建高等航海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航运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勇于担当作为。


陆靖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坚持聚焦航运、物流、海洋等领域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培养了17万余名优秀行业人才,为国家航运、港口、物流、自贸区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当前,学校正以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海事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奋进。


开幕式上,邓纯东、孟春、高之国、杨泽伟、秦天宝、何丽新、王明志、徐国毅、汪彤、张页、张守国、庄炜等12位嘉宾被聘为客座教授,陆靖校长为客座教授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片区研究院在开幕式上揭牌,副校长严伟、临港党工委委员苗挺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5.24

我校学生在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中荣获佳绩

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于2021年5月15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办。本届大赛主题为“智·卫”,校内赛事组织由物流工程学院牵头,经过多轮校内答辩、评审及培训,最终选拔出13支队伍参赛。


经大赛组委会评定,学校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其中,张立老师指导的姚翰升团队荣获大赛一等奖。由梅潇、张琴、耿攀、陈晴岚、滕媛媛、乔榛、张进、强海燕老师指导的詹雨涵团队、张翰赟团队、覃鸿展团队、刘舟锐团队、黄新城团队、俞祺团队、邱攀团队分别获得大赛二等奖。


该赛事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每年一届,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5.25

上海海事大学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汇航捷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5月25日,2021新国际物流生态峰会在上海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出席。大会现场,上海海事大学严伟副校长、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上海汇航捷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诗豪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是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是交通运输部信息化支撑单位。上海汇航捷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运去哪”平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新型物流供应链在线服务平台。两家单位将与上海海事大学一起,发挥各自长处,从产品、技术、人才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应用。


会上,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还联合发布了《国际物流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解读国际物流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数字化方向的发展趋势。


5.25

学校5项成果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5月25日上午,“中国上海”网站公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1项(人),学校5项成果获奖。


由信息工程学院张颖教授主持的“动态自组网式海洋环境实时监测技术及应用”、商船学院阚安康高级工程师主持的“长效环保安全真空绝热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分别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耿安朝教授主持的“旋转错流式膜分离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荣获技术发明三等奖。由商船学院胡勤友教授主持的“船舶AIS智能应用与航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信息工程学院周日贵教授参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平台研发及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为第二完成单位)。


5.27

学校作品在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获佳绩

近日,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青岛举行,学校物流工程学院添玉老师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港口物流系统管理虚实仿真实验”系统,参展博览会并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自由设计类三等奖,这是学校教师团队首次在该项赛事上获得奖项。


添玉老师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港口物流系统管理虚实仿真实验”系统,是以新一代智能码头系统为原型,浓缩核心工艺,虚实融合的未来港口物流智慧孪生仿真系统,解决了港口现场难以开展复杂物流系统管理实践育人的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前沿科技解决港口物流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届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由各高校限额推荐的600多项作品入围初赛,经组委会初审,网络专家评审、公示,最终300多项优秀作品入选现场展示和路演环节。


5.28

上海海事大学-苏州港集团“8090”人才港口管理培训班开班典礼举行

5月28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学—苏州港集团“8090”人才港口管理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港湾校区举行。副校长严伟,苏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红,以及苏州港集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典礼。


严伟副校长表示,苏州港集团在港口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对高端港航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逐步增强,学校在港航物流等学科专业领域特色明显,具备良好的行业高端人才培养条件和丰富经验。近年来,学校与苏州港集团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和交流。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更加体现了苏州港集团在人才战略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高瞻远瞩,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此次高端培训项目是学校继2019年与苏州港集团成功举办第一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基础上的进一步合作,除专业课学习之外,培训内容还包括拓展训练、参观考察等。


5.28

学校举办劳模精神进校园临港学校专场活动

5月28日,劳模精神进校园临港学校专场活动在学校举行。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党委副书记贺莉,副校长施欣,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教育工会副主席吉启华出席,市教育工会基层工作部、临港集团、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临港一中、建平临港小学、海音幼儿园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宋宝儒书记为上海市总工会颁发的施欣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施欣、包起帆、张家榕、宓为建、王天真被聘为上海海事大学劳模宣讲团成员。         


吉启华副主席表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引领教育广大职工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用足用好劳模资源,常态化开展“访劳模、爱劳模、学劳模、争当劳模”活动,持续深化劳模精神进校园、进课堂,通过劳模的言传身教,将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和影响青年师生。


本次活动邀请上海市劳模学院院长、全国劳模包起帆,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市劳模张家榕来校为临港地区大中小幼师生分别作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乐于奉献”和“弘扬劳模精神——腾飞迈入临港建设新征程”的专题报告,两位劳模结合各自的经历和工作体会,全方位、多角度地与大家开展交流。


本次活动是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精神进校园宣讲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办,校工会承办。


5.30

学校志愿者助力2021环法中国系列赛•临港新片区站

5月30日,2021环法中国系列赛•临港新片区站于滴水湖北岛开赛。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志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樊建林等出席发枪仪式,共同为比赛启幕。颁奖仪式上,活动主办方授予学校特别鸣谢奖牌。学校280名志愿者参与此次志愿活动。


本次环法中国系列赛首次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本次志愿活动,经过多次培训,志愿者分别在车迷日与赛道日两个岗位上服务环法,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展现海大学生勇敢拼搏的志愿风采,为临港新片区发展新动能、打造体旅新"名片"贡献了青春力量。


5.31

学校青年志愿者管理中心获“2019-2020年度南汇新城镇优秀志愿团队”称号

5月31日上午,南汇新城镇召开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暨全国文明城区测评工作动员会。学校青年志愿者管理中心荣获“2019-2020年度南汇新城镇优秀志愿团队”称号,商船学院学生张韵瑶荣获“2019-2020年度南汇新城镇优秀志愿组织者”称号,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段敏慧、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钱雨晨分别荣获“2019-2020年度南汇新城镇优秀志愿者”称号。


两年来,学校志愿者共参与进博会、上海马拉松等23项大型志愿活动,所服务的总人次约8160万,总时长达85380小时;多次与上海科技馆、巴金故居纪念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等12个场馆合作,志愿服务总人次达1475人,总时长达10090.5小时。学校志愿者团队在此期间共获7项市级荣誉,志愿者个人共获12项市级荣誉。


6.2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2021年DNV 换证审核

5月31日-6月2日,DNV审核专家对学校进行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换证审核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航海院校认证规则、航海培训中心认证规则、航海模拟器中心认证换证规则)证书的年度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陆靖校长表示,多年来,DNV对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给予极大的帮助,外部审核一直是ISO9001质量管理的一个有效机制,既是质量管理活动检查,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今年是学校“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质量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机会,抓住机遇,强化特色,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策划,做好风险识别和控制,持续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得以保障和实现。同时表示,学校对审核专家提出的建议将按期保质完成整改。


审核组宣布学校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的换证审核和DNV规则证书的年度审核。



来源:学校主页新闻

策划:校长办公室(校友联络处)

编辑:尹伽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