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提要:

  1. 吴建军、周大平两位老师完成“雪龙”极地科考任务凯旋

  2. 上海财经大学何斯迈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3.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花为应邀作学术报告

  4. 学校举办第30讲“东海大讲堂”

  5. 学校承办的2022年(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在线举行开幕式

  6. 学校举行“青春百年心向党,奋进喜迎二十大” 五四青年节青年师生座谈会


5.3

吴建军、周大平两位老师完成“雪龙”极地科考任务凯旋

  

4月26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号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工作圆满完成。学校吴建军、周大平两位老师在“雪龙”号上分别从事船舶驾驶和轮机管理工作,为船舶的安全航行保驾护航。

考察期间,吴建军老师驾驶船舶顺利通过重重杂局面复杂的巽海峡、海域。在最严峻冰情面前,吴老师与驾驶员团队和航海保障团队科学研判,完成了艰辛的破冰实践,在突发不利情况时,吴老师也能迅速实施应急响应和部署,保障驳运交通工具往返安全。

周大平老师在出发前便参与“雪龙”号进厂坞修和试航等多项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机舱设备。南极破冰航行期间,周老师不断检查机舱设备状况,保证关键设备的运行安全,未发生任何由于机舱设备故障导致船舶停航。

此外,两位老师还积极参加船上组织的学习活动,为所在部门讲授专业课程知识,同时利用此次机会积累了丰富的极地航行和设备维护经验。

“雪龙”号和“雪龙2”号上的多位校友也都情系母校,在船期间均表现出色,为祖国的极地事业添砖加瓦。

“雪龙”号于2021年11月5日开航,经印度洋于12月底抵达南极中山站附近卸下人员和物资。2022年3月初,“雪龙”号到达长城站,接上越冬队员后,于4月26日抵达上海。本次考察期间完成了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与人员轮换和考察物资补给国际合作任务,以及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5.6

上海财经大学何斯迈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5月6日下午,学校系列高层次人才专家讲座活动“东海大讲堂”第28讲在线上举办。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何斯迈教授应邀作“分布式鲁棒优化:最新进展与应用”的学术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师生7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何斯迈教授首先概要介绍了鲁棒优化方法的决策逻辑及应用场景,并聚焦分布式鲁棒优化,即如何利用分布的一些函数期望信息及分布簇信息刻画分布的不确定性。随后,他引入单峰、对数凹、单调损失率等常见的分布假设,进一步阐释如何确定最优解的理论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快速准确的数值方法,论证了该方法在改进鲁棒报童问题决策效率、提高系统失效概率估算的精度方面的有效性。报告的最后,何教授分享了科研团队在独立随机分布和的偏离概率、数据融合的优化决策模型等研究方向取得的最新成果。

互动环节中,何教授就分布式鲁棒优化在管理学、航运、物流等领域的应用与师生进行了充分讨论。

本次报告会由科技处、物流工程学院共同主办。


5.10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花为应邀作学术报告

  

5月10日下午,学校系列高层次人才专家讲座活动——“东海大讲堂”第29讲开讲。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花为应邀为师生作题为“海上风电用高温超导静态密封磁通切换发电机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和研究基地负责人,及相关领域师生近80人参会。

花为教授以我国的双碳战略为背景,从海上风电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迫切需求出发,提出在海上风电平台中采用高温超导发电机的解决方案。在分析传统动态密封超导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海上风电应用中的问题之后,花教授进而提出一种静态密封高温超导磁通切换发电机,详细阐释了其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并展望了该电机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在互动交流环节,花为教授结合学校的研究背景,就高温超导电机在波浪发电、无线充电和电能的低频传输等研究方向的应用,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报告会由科技处、物流工程学院和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研究基地(培育)共同主办。


4.24

学校举办第30讲“东海大讲堂”         

  

5月11日下午,学校系列高层次人才专家讲座活动“东海大讲堂”第30讲在线上举办。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应邀作“区块链与数智管理”的学术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师生近100人参会。

胡祥培教授首先阐述了区块链与数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与产业变革,促进数字化转型、智能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后,他进一步从智慧农业与农产品电子商务“最先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农产品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等方面深入阐释了“物联网+区块链”的智能农业与智慧商务的发展机制。最后,胡教授介绍了区块链产业在金融、医药等产业方面的应用场景,并结合京东牧场物联网等实际案例,分析了区块链产业智能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研究问题与胡祥培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报告会由科技处、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


5.4

学校承办的2022年(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在线举行开幕式

  

为主动适应新时代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4月3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22年(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在线举行开幕式。本届大赛有31所院校、957支代表队参加,789份参赛作品进入评审环节,参赛作品数创历年新高。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丽霞,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施欣,国家级教学名师、大赛创办人龚沛曾,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大赛评委会主任顾春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学校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周日贵教授主持开幕式。

赵丽霞表示,市教委依托计算机基础教育学会,2009年举办首届大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十余年来,初心不改,与时俱进,参赛人数、作品数量逐年增长,得到了上海高校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施欣表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素养,将成为能否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能力。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的举办,为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搭建更好的平台,以达到以赛“促学、促教、促创”的目标,营造良好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开幕式上,龚沛曾回顾了大赛的创办过程,顾春华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大赛情况和评审要求,评审委员会秘书、学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志京介绍了大赛具体安排,全体评审专家围绕大赛评审系统和有关事项进行了讨论。


5.4

学校举行“青春百年心向党,奋进喜迎二十大” 五四青年节青年师生座谈会

5月4日,学校举行“青春百年心向党,奋进喜迎二十大”五四青年节青年师生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志鹏出席,校团委、院团委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校优秀团员、团干部、团支书及团学骨干代表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会议。

李志鹏充分肯定了海大青年不畏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勇于担当的品格,鼓励大家增进交流,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站位,提高能力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做出海大人应有的贡献。同时,对海大青年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从党史、团史中明确奋进目标,汲取奋进力量、砥砺前行;二是在服务奉献中坚定理想信念,发挥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提高服务本领,投身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四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历练,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奉献,同心抗疫。

会上,参会人员一起观看学习视频《青春赛道奋力奔跑!习近平这样勉励当代青年》,团员青年一起重温入团誓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2021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丁怡,优秀团干部代表、法学院高莫言同学,魅力团支书代表、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关林琳同学和团员青年代表交通运输学院高睿同学依次做交流发言,他们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学习感悟进行分享,并表示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综合整理自:海大主页新闻

排版、校对:SMU学生校友联合会 尹伽迪